行业运营模式 - 行业采用“人海战术”吸引老年客户,核心策略是通过送鸡蛋等活动进行预热,例如“1分钱领50个鸡蛋”或“1元钱领100个鸡蛋”[13][14] - 客户筛选过程分为多轮:第一轮通过低价鸡蛋活动筛选掉约30%的非目标客户[16][17],第二轮通过销售低价产品(如55元至99元的羊奶、益生菌)进一步筛选,最终留下约30%的客户[18],第三轮通过短途旅游活动进行深度筛选和信任建立[19][20] - 盈利模式依赖于高毛利产品的会议销售,例如一箱成本仅约400元的羊奶粉售价可达3999元,毛利率高达90%[45],讲师按每箱200元提成,年收入可达数百万元[62][63] 产品与供应链 - 店内陈列的合规产品(如带有“健字号”的奶片)并非主要销售商品,其作用为应付监管和作为赠品,实际进货成本极低,例如标价50元的奶片成本仅几元钱[10][11] - 产品供应链集中在中部某省,大量廉价保健品在此生产并贴牌销往全国,从业者每天可收到超过10条供应商的合作信息[60][61] - 选品策略强调“品质”,避免“三无”产品,但售价远高于市场,例如药店售价200多元的贝母在店内售价为每百克900多元,黄芪精售价高达9000元[65] 客户关系与信任建立 - 建立客户信任的关键在于提供持续的情绪价值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包括每天在店内陪伴老人活动、提供茶饮、以及7x24小时响应老人的生活需求(如维修水管、送餐)[86][88] - 通过组织不销售产品的长途旅游(如新疆、云南)来深化感情,旅游后通常会迎来销售高峰,老人因感激而主动消费[90][91][92] - 与核心客户(约50-60人)维持类似亲人的关系,店主甚至被老人称为“干儿子”,这种情感联系是客户持续消费的基础[77][93] 销售策略与会议执行 - 最重要的销售环节是“会销”(会议销售),首场会销必须在开业约2个月后举行,其成败直接决定店铺存亡,必须“一炮而红”[29][30] - 会销流程经过精密设计,包括2-3小时的健康讲座、每20分钟赠送小礼品维持注意力、以及关键的“黄金半小时”逼单环节,期间会锁上门防止干扰[33][34][35][36] - 逼单时采用与讲师“假装争吵”的剧本,由店主为老人“争取”优惠(如从6999元降至3999元并买一箱送一箱),利用现场气氛和预先埋设的赠品(如声称开光的菩萨)促使80%的老人下单[37][38][39][40][41][42][43][44] 监管与行业生态 - 行业规模庞大,店铺在城市中密集分布(一条街可达5-6家),形成“法不责众”的态势,监管部门通常只进行象征性罚款(如8000元),而难以彻底取缔,因为关闭一家店会引发连锁举报[74][75][76] - 为规避监管,线上运营采用“超级社群”和直播间形式,通过发红包(几毛至几元)吸引老人,但严格限制非老年人入群,并频繁更换群组以应对封禁[55][56][57] - 从业者普遍离开家乡开店以避免熟人圈子,行业上层通过“招商”发展下线,由“前辈”控制优质产品和讲师资源,并从下线的销售额中抽成[70][71][72]
干保健品店一年半,我把自己活成老人堆里的“海王”
虎嗅·2025-08-20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