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团考核背后的造假
虎嗅·2025-08-19 23:43

核心观点 - 物流公司通过复杂的业务委托循环人为制造第三方收入以满足集团考核指标 但实际未创造真实业务价值[1][10][16] - 公司利用集团内部利润转移和指定供应商等手段操纵财务数据 使考核指标形同虚设[24][28][32] 考核机制设计 - 集团对物流子公司设置净利润与第三方收入额双重考核指标[11][15] - 第三方收入考核本意为通过外部业务降低集团整体运输成本[14][35] 财务操纵手法 - 通过多层业务委托实现角色转换:内部业务(集团销售部→a→b)与第三方业务(b→a→c)形成闭环[5][17][20] - 第三方业务仅收取1%极低毛利(如30元收入对应29.7元成本)[6][21] - 实际毛利来源于首轮内部业务报价调整(如b报价从80元提升至81元)[27][28] - 业务内容可能完全虚构(如肉类运输与鸡蛋运输混用)或通过指定供应商完成资金回流[23][24][29] 制度缺陷分析 - 单纯考核收入指标会导致虚假第三方收入膨胀(收入可无限生成)[22] - 考核第三方业务利润仍可通过内部利润转移实现操纵(整体利润不变)[30][31] - 成本考核存在极限值 无法持续下降[34] - 物流公司作为成本中心的本质与创收考核目标存在根本性矛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