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小众收藏”到“大众消费” 中国集邮“动刀”渠道
北京商报·2025-08-17 09:29

行业挑战 - 传统集邮市场严重萎缩 北京马甸桥邮币卡市场中邮票摊位占比仅剩四分之一 且持续有从业者转行[4] - 年轻群体对邮票兴趣显著减退 集邮文化面临代际断层危机 数字时代娱乐方式如互联网和短视频更受青睐[4] - 邮票收藏价值衰减 资深收藏者持有数千张邮票却面临"留着无用 丢了可惜"的困境[4] 战略转型 - 首次全面开放社会渠道合作 不设名额限制并采用非排他原则 打破传统邮政专营渠道壁垒[1][3] - 通过三种合作模式重构销售网络:传统经销利用现有渠道快速铺货 产品定制开发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引荐合作拓展跨界资源[5] - 线上渠道全面布局 已开设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邮乐网旗舰店 天猫及京东旗舰店等多平台[6] 产品创新 - 推出联名特种邮票实现溢价收益 《封神演义(一)小型张》面值6元交易价达90元 涨幅1400% 受益于同期影视热点[8] - 开发集邮文创产品与文化衍生品 从传统邮品扩展至多元化产品线[5][6] - 结合国潮文化与元宇宙概念培育新叙事 尝试绑定Z世代身份认同[10] 市场拓展 - 消费场景从邮政网点和收藏交易转向旅游景区纪念品商店与文化创意集市[8] - 目标推动邮票从小众收藏转向大众消费 通过社会化力量触达年轻用户群体[3][5] - 借助渠道商资源进行创意营销 将集邮品包装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文化产品[10] 发展路径 - 短期依靠联名爆款快速引流 但需警惕潮玩化稀释收藏属性[10] - 长期需解决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 避免年轻人仅将邮票视为盲盒抽奖品[10] - 本质是与时间赛跑的转型实验 需在流量狂欢中保持邮票作为文化载体的核心价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