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生态“痛点”到滨海“明珠”,广西犀丽湾生态修复成果丰硕
中国环境报·2025-08-15 09:14

生态修复背景 - 犀丽湾曾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岸侵蚀严重 2021年天文大潮期间滩面最大侵蚀深度超2米 海岸线后退逾10米[2] - 无序开发和监管缺失导致生态恶化 沿岸违规搭建海鲜大排档和养殖棚舍达37处 浅海珊瑚礁覆盖率不足5%[2] - 过度捕捞和污染使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近岸海域水质常年不达标 沙滩遍布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痕迹[2][3] 修复措施与成效 - 2019年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 采用陆海统筹治理思路 分三阶段推进:拆除违规建筑、沙滩植被重建、划定生态保护区[3] - 2022年构建立体防护网体系 累计清理岸滩垃圾82.72公顷 修复沙滩2.52公里 沙滩侵蚀防护效能提升63.38%[4] - 种植耐盐碱植物1.2万株 投放人工珊瑚礁300个礁体 滩肩宽度达50米 绿化覆盖率超80%[3][4] 环境质量提升 - 海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 沙滩沙质优良率提升至95% 海洋生物种类从37种增至89种[6] - 区域鸟类种群增至30余种 其中广西重点保护物种占三成 中华白海豚出现频次提高3倍[4][6] - 建立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协同机制 组建20人民间护海队开展日常巡逻和垃圾清理[4] 经济效益转化 - 2023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带动周边产业增收3000多万元[5] - 提供1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间接推动2000余名渔民转型从事生态旅游[6] - 严格控制每日游客量不超5000人 推行无痕旅游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处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