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纠纷与和解 - 大连友谊新旧控股股东长达6年的诉讼拉锯战终结,各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解除2016年《合作协议》,以《股份转让协议》为唯一依据,宣告交易"已全部履行完毕" [1][3] - 纠纷源于2016年股权转让,友谊集团主张武信方未支付全部28亿元交易对价(含6亿元现金、7亿元债务承担及15亿元资产置出款项),仅收到16.64亿元,而武信方否认《合作协议》效力 [2] - 和解后法院解除武信控股1亿股冻结,为武汉国资入主扫清障碍,此前冻结导致控制权转让计划搁置5年 [3][7] 股东战略合作方向 - 各方同意调配优势资源支持大连友谊经营改善,聚焦"高质量发展",包括增持股份及在零售、新零售领域深度合作 [1][4] - 武信方支持友谊集团与大连友谊在股权和业务层面开展多元化合作,潜在整合原商业资产 [1][4] - 武汉开投(武汉国资)收购计划有望加速,可能主导资产重组,剥离低效地产与酒店资产,注入零售升级资源 [7] 公司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预亏3000万–3800万元,同比亏损扩大,扣非净利已连续10年亏损,主因包括房地产滞纳金计提、百货收入下滑及财务费用攀升 [5] - 诉讼消耗管理层精力,资产重组停滞,区域零售业务受电商冲击未有效应对 [5] - 股东和解后需快速扭转实体百货颓势,新零售合作实效性将决定能否打破十年亏损魔咒 [7] 未来发展方向 - 武汉市国资委或主导资产重组,推动零售业务升级,新旧股东利益再平衡可能提升公司治理稳定性 [7] - 股东业务合作聚焦新零售转型,需兑现资源协同承诺以抓住经营改善机会 [8] - 法律困局虽解,但经营困局挑战更大,武汉国资入主效率及股东合作实效成关键变量 [8]
大连友谊新旧控股股东终止六年诉讼拉锯战 连续十年亏损倒逼双方握手言和 武汉国资入主能否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