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贵州省上市公司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全省仅38家上市公司,A股35家占全国0.65%,全国排名第25,低于GDP排名,且在"1+5"省市中居末位,仅为四川省的20% [1][21][24] - 产业呈现"一酒独大"格局,贵州茅台市值占全省A股总市值87.78%,而旅游、磷化工等优势产业缺乏上市公司,新能源材料企业多停留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产业链延伸不足 [1][40][41] - 区域分布高度集中,贵阳市聚集65.71%的上市公司,但毕节、黔西南等3个州市无上市公司,88个区县中70个无上市公司,区域均衡性不足 [1][29][33] - 资本运作活跃度低,2024年无IPO,再融资仅17.53亿元,债券融资948.37亿元,全国占比较低,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能力有待提升 [2] - 面临旅游产业增长、"四化"战略推进等发展机遇,需通过产业集群培育、资本运作突破等路径实现转型升级 [2][42][45] 上市公司数量 - 全省共有38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35家(上交所18家、深交所16家、北交所1家),境外3家 [16] - A股公司数量占全国0.65%,全国排名第25,低于GDP全国排名(第22),在"1+5"省市中排名末位,仅为四川省的20% [21][24] 上市进程与速度 - 上市进程缓慢,近年速度低于自身历史平均及全国整体水平,企业对资本市场节奏把握不足 [28] - 2021-2025年仅新增5家上市公司,占比14.3%,低于2016-2020年的31.4% [28] 区域分布 - 上市公司分布于6个地市,贵阳市23家占比65.71%,遵义市4家,安顺市4家,黔南州3家,六盘水市1家,铜仁市1家 [29] - 毕节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无上市公司,88个区县中70个无上市公司,占比79.55% [29][33] 产业发展概况 - 行业分布集中于工业(9家)、原材料(7家)、信息技术(6家),但市值高度依赖日常消费品行业(占比86.91%),主要由贵州茅台贡献 [37][39] - 新能源材料企业(如中伟、振华)初具规模,但多处于原材料供应环节,本地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不足 [41] - 旅游、中药等优势产业缺乏上市公司,资源优势未转化为资本市场资产 [41][42] 市值特点 - 全省A股总市值22,360.69亿元,占全国2.29%,在"1+5"省市中排名第2 [2][30] - 贵州茅台市值19,495.62亿元,占全省87.78%,其余34家公司平均市值仅84.27亿元 [30][40] 盈利能力 - 贵州茅台净利润占全省92.17%,扣除后其余公司平均净利润较低 [2] 研发投入 - 全省研发投入合计63.88亿元,平均每家1.94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资本运作 - 2024年无IPO,再融资17.53亿元,债券融资948.37亿元,全国占比低 [2] - 资本运作维度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16个方向,但企业实践活跃度不足 [13][14] 国际化程度 - 境外收入313.55亿元,占总收入9.35%,全国排名第20 [2] 就业贡献 - 员工总数18.97万人,薪酬总额422.61亿元,社保费用24.25亿元 [2] 税收贡献 - 税收贡献874.11亿元,贵州茅台纳税占比极高 [2] 发展建议 - 延伸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向正极材料、电芯、电池制造等下游环节拓展,推动矿产资源资本化 [46] - 整合旅游资源培育上市企业,突破旅游企业"零上市"状态,支持中药大健康产业打造全产业链集团 [47] - 加强国有企业与"四化"战略匹配度,推动其成为产业升级主力军和资本平台 [44][45]
和君咨询:贵州省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