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常德会战:从与城共存亡到与城共兴荣
新华社·2025-08-14 09:33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 日军于1943年秋策划"常德歼灭作战" 目的是牵制中国机动兵力以策应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作战 并劫夺洞庭粮仓常德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实现以战养战[1] -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初 日军从湖南华容至湖北荆州一线发动攻击 常德城因地处平原易攻难守 守军第57师被切断与外线联系形成孤守态势[1] 战役过程与军民协作 - 第57师在师长余程万率领下与装备占优的日军血战 日军使用飞机大炮及毒气围攻 守军采取"一墙守一墙"的巷战策略[2] - 常德城于12月3日因弹尽粮绝失守 但百余剩余官兵与援军第58军新11师于数日后克复城池[2] - 会战期间常德军民协同作战 民众捐粮捐棉 120多名泥木工组成工程服务队修碉堡挖战壕 另有多人参与运输弹药抢救伤员等后勤支持[2] 战役结果与历史影响 - 中国官兵伤亡数万人 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柴意新等将领牺牲 会战坚守时间之长与牺牲惨烈程度为战略相持阶段罕见[2] - 会战重创日军进攻力量 部分破坏其南下作战企图 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2] 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 - 战后常德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现今已发展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与国际湿地城市 经济总量居湖南省前列[3] - 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连续21年保持湖南省第一 鱼米之乡地位持续巩固[3] - 白马湖碉堡等战争遗迹与商圈/公园/校园融合 老西门区域经改造成为城市新地标[3] - 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年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致力于抗战史料搜集与文化传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