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月罚单份数逾百 “职业背债”现象引思考
金融时报·2025-08-14 03:06

罚单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金融监管系统共开出132份罚单 涉及205名责任人 罚没金额达8806.87万元[1] - 罚单数量、金额和受处罚人数较上半年平均及去年同期明显增加[1] -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开出36份罚单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出96份罚单[2] 大额罚单详情 - 7份罚单罚没金额超过200万元 最高单笔罚单达455万元[3] - 温州农信机构因收费管理、贷款三查、存款业务等多项问题被罚455万元 涉及违规跨区域展业[3] - 玉林农信机构因未告知不良信息及未准确报送信用信息被罚312.78万元[3] - 某上市农商行因违反金融统计、支付终端管理等规定被罚约240万元 部门负责人受警告及罚款[3] - 湖州两家农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征信及反洗钱规定 分别有12名和11名责任人受处罚[3] - 嘉兴某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资金挪用 支行行长被取消2年高管任职资格[3] 违规类型分析 - 贷款管理问题罚单占比最高达22份 但较前期略有下降[4] - 出现掩盖不良、贷款分类不准确及公司治理问题新增现象[4] - 具体违规形式包括向前期异常客户发放借名贷款、人为调整利息逾期天数、违规置换核销贷款等[4] - 承德农商行存在股权质押不规范、关联方持股未合并计算、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等公司治理缺陷[4] - 金融科技与数据安全相关罚单达22份 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合规落实情况[4] 职业背债风险 - 职业背债人经非法中介包装后骗取贷款 涉及个人消费贷及小额经营贷[5][6] - 骗贷手法包括虚构职业、伪造流水、提供虚假装修照片及收入证明等[5][6] - 部分银行存在贷款三查不审慎问题 未能有效识别伪造材料[6] - 线上审批模式存在局限性 需结合线下调查验证借款人真实信息[7] - 不排除有银行内部人员参与 需加强内控管理及优化业务考核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