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产业链公司业绩回暖 价值释放仍需打通堵点

储能行业现状 - 储能电芯订单火爆,需求急升,出现排队等电芯出货的现象 [2] - 多家储能企业业绩呈现回暖态势,储能项目落地加速,新兴市场需求向好 [2]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4亿元,毛利率25.52%,超过动力电池系统 [3] - 亿纬锂能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幅91.90% [4] - 海辰储能累计电池出货量超过60GWh,2025年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能预计将超过135GWh [4] - 科陆电子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至2.2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4] - 远东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到2亿元,扭亏为盈 [4] 储能装机规模增长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42.6GWh,同比增长27.5% [5] - 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86.7GWh,同比增长54% [5] - 预计未来1年至2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5] - 2024年国内新能源装机首超火电,储能调峰、保供价值凸显,独立/共享储能年均利用小时数达995小时,较2023年提高315小时 [6] 储能技术发展 - 储能技术在现代能源系统中发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作用 [6] - "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政策延续性强 [6] - 市场机制逐渐完善,2024年电力现货市场扩容已有13个省份结算试运行,近20个省份明确市场准入条件、交易模式和价格机制 [6] - 容量补偿机制在山东等地探索,新型储能的多重收益路径正在开辟 [6] - 下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预计将维持高位运行 [7] 储能行业挑战 - 储能项目收益模式尚不清晰,部分地区电价机制滞后,电力调度机制不匹配 [8] - 储能的盈利模式和成本疏导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独立/共享储能收益水平受影响 [9] - 当前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完全覆盖储能的多重价值 [9] - 建议尽快明确新型储能市场地位,允许其参与电力现货、中长期及辅助服务市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