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处罚事件 - 四川证监局于2025年8月12日对川财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2][5] - 违规事由包括债券交易业务内部制度建设与内控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管理与信息披露不到位、业务合规审查落实不到位及交易行为管理存在缺陷 [1][5] - 这是公司近三年第四次因债券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2022年12月、2023年2月、2023年12月、2025年8月) [5][6] 历史违规详情 - 2022年12月因债券承销内控不完善、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及受托管理履职不足被出具警示函 [5] - 2023年2月被上交所书面警示涉及"20碧海01""20碧海02"项目尽职调查缺陷及"迁安热"系列资产证券化项目存续期管理失职 [6] - 2023年12月再度因债券承销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控风控有效性不足被四川证监局和上交所双重警示 [6] - 2024年12月因公司治理问题(独立董事人数不足董事会1/4、股东推选监事超比例)被出具警示函 [6] 财务与业务影响 - 2024年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16.18%,净利润1504.27万元同比下降38.64% [9] - 债券承销金额83.77亿元同比减少39.5%,行业排名从2024年第45位下滑至第59位 [9] - 2023年曾实现净利润2451.5万元同比增长141.25%,债券总承销金额295.95亿元同比增长6.48% [9] 行业合规分析 - 多次监管处罚可能导致券商在债券承销交易中面临更高合规溢价 [1][7] - 主承销商遴选评分可能受影响,进而削弱市场份额竞争力 [1][7] - 反映公司存在重业务轻合规倾向,合规文化未有效融入运营体系 [7][10] 改进建议 - 需建立负面清单与动态白名单机制,将监管处罚要点映射至业务环节 [10] - 建议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强化业务流程中的合规风控监督 [10] - 应将合规表现纳入人员绩效考核并实行重大扣分机制 [10]
川财证券再收警示函!债券业务近三年频遭监管“点名”
北京商报·2025-08-13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