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首席热议!“反内卷”如何提振市场内生动力?
证券时报网·2025-08-13 05:51

产业影响 - 内卷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行业发展问题频现 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1][2] - 企业为压缩成本压降研发支出 降低商品和服务质量 甚至带来安全隐患[2] - 约束低效低质内卷行为 鼓励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产品吸引市场 实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1][2] 宏观经济影响 - 企业非理性降价导致通胀下行压力 形成商品价格下跌至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螺旋反馈[2] - 综合治理内卷是打破通胀下行压力 推动经济循环回归上升螺旋的必要举措[2]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 但部分企业习惯于竞底竞争逻辑[3] 全球化竞争 - 反内卷有助于形成长期稳定供需关系 在逆全球化升温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3] - 国内企业优势除规模经济外 还包括研发 技术 品牌和供应链效率[3] 政策落地方式 - 当前更多依靠行业自律机制 进展可能偏缓[4] - 预计7月政治局会议后由发改委牵头 以部委牵头为主行业自律为辅方式推进[4] - 政策将深度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 重点行业推出量化KPI[4] 政策特点 - 本轮政策相对更加温和循序渐进 针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发力方式[4] - 聚焦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新兴行业 避免一刀切和合成谬误[4] - 短期措施约束无序价格战 中长期需破除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4][5] 重点行业 - 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 光伏组件 储能系统 电商平台等领域[7] - 制造业领域问题相对突出 细分行业包括电气机械 计算机通信和汽车[7] - 光伏 新能源车 锂电储能等优势制造业产业链有望迎来竞争格局改善[7] 行业治理路径 - 央国企占比较高行业通过政策性推进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7] - 民营企业主导行业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控产挺价[7] - 后续若出现标志性并购重组事件 对基本面层面具有更明确积极意义[7] 市场影响 - 供给侧调整思路逐渐明朗 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周期性底部[1][7] - 中期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和抗周期能力均有望提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