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业界呼吁遏制蹭概念炒作
证券时报网·2025-08-13 05:51

机器人概念板块市场现状 - A股机器人概念板块共有947家上市公司 相当于每6家A股公司就有1家涉及机器人业务 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达252家 [1] - 板块持续扩容但"含金量"存疑 部分公司仅具备边缘关联 通过"蹭概念"抢占风口推升股价 [1] - 非理性炒作潜藏资本套利陷阱 可能透支行业信用并加剧赛道泡沫化 [1] 概念股构成途径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通过产业链协同切入领域 新能源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存在大量重叠 技术互通性显著 [2] - 消费电子企业跨界布局 领益智造宣布"All in"具身智能硬件 已拥有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 [2] - 通过与一级市场明星机器人公司联动入局 包括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产业投资等形式 智元机器人已与十余家A股公司达成合作 [3] - 传统家电巨头跨界布局 美的/海尔/格力通过合作参股或自研团队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3] 概念炒作具体表现 - 部分公司宣布高额机器人研发投资但未投入相应资源 或发布含糊不清的合作声明推高市场预期 [4] - 利用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特点进行"模糊披露" 在互动平台回复不准确不完整信息导致股价异常波动 [4] - 典型案例包括某公司宣称具备丝杠产线但未披露客户及业绩影响 产品占比极小却带动多个涨停 [5] - 在可转债兑付等敏感节点宣布战略合作推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 [5] 资本套利运作机制 - 企业/私募/游资/信息中介存在合谋空间 通过特定资金频繁交易配合精准消息释放时点形成概念交易链 [6] - 签约前频繁交易 消息发布后拉动股价大幅拉升并快速出货 形成灰色套利机制 [6] - 多数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仍处布局阶段 未产生业绩增量 业务发展阶段与实际估值不匹配 [6] 行业监管缺陷 - 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标准 战略合作协议多停留在框架层面 缺乏资金实缴/团队搭建等实质内容 [8] - 现行《证券法》对信息披露未制定明确量化标准 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缺乏专门司法解释 [7] - 企业蹭概念收益与后果不匹配 可能仅收到问询函或警示函 违规成本较低 [7] 制度完善建议 - 制定更细化披露标准 要求及时准确披露财务经营信息 针对新兴行业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8] - 建立前置审核机制 强制披露战略合作合同条款 规范股价敏感期/融资窗口期信息披露 [8] - 加大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处罚力度 加强监管形成震慑效应 建立健全追责机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