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超:“三种路径、七种模式”,为“两山”转化给方案给启发 | “两山”转化记
中国环境报·2025-08-13 02:23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部总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种转化路径和七种转化模式 这些模式基于全国240个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经验 旨在通过生态保护 产业转型和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3][7] 转化路径与模式 - 护绿换金路径:以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和政策激励为核心 对应生态补偿模式 例如海南保亭县通过流域补偿机制使水质达标率提高25% [3] - 聚绿成金路径:通过技术创新 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生态工业等模式 例如辽宁西丰县和北京朝阳区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3] - 借绿生金路径:通过市场交易体系和绿色金融机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资产 对应生态市场模式和生态金融模式 [3] 实践成效 - 近34%的"两山"基地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年均增幅达4% 有效激发生态保护行动自觉 [4] - "两山"基地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发展碳汇经济 实现超过45%的转化率 [4] - 14%的地区纳入省级以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涌现创新性做法 [4] - 基地建设公众满意度超80% 形成保护与共享并重的社会氛围 [5] 参与主体角色 - 政府:制定政策 规划生态产业布局 引导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 [8] - 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绿色转型 开发生态产品和服务 [8] - 公众:践行绿色消费 参与生态产业工作或购买生态产品 [8] 可持续发展措施 - 加强生态保护投入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9] - 通过技术手段评估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科学规划开发路径 [9] - 延伸产业链 打造生态品牌 发展绿色金融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9] -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以人民需求为核心提升生态惠民成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