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与蚊搏斗:当基孔肯雅热来势汹汹
虎嗅·2025-08-12 13:15

疫情爆发与传播现状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于7月8日报告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截至7月15日累计确诊478例 [1] - 疫情迅速扩散,截至8月10日佛山市累计病例达8769例,并蔓延至香港、澳门及湖南等省级行政区 [2] - 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具备人传人能力,潜伏期3-7天,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痛 [3][9] 疾病历史与全球分布 - 基孔肯雅病毒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2004年在肯尼亚爆发大规模疫情,感染近50万人 [4] -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记录到本土传播病例,27个国家存在潜在传播媒介 [5] - 病毒在岛屿地区短期感染率高(如留尼汪岛感染人口达三分之一),大陆地区传播持续时间更长 [6] 与登革热的类比与差异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均为伊蚊,症状相似需核酸检测区分 [14] - 中国登革热2014年爆发超4万例,此后除疫情期间外维持高发病率,主要分布于夏季秋季 [15] - 基孔肯雅热传播路径与登革热相似:从境外输入到本土流行,2025年7月佛山爆发超5000例 [18][20] 传播驱动因素分析 - 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东南亚国家占52%(缅甸、泰国等),西太平洋地区占43%(柬埔寨、菲律宾等) [24][28] - 云南和广东两省接收超半数输入病例,福建、浙江、四川、湖南等省份亦有分布 [24][26] - 病毒突变导致白纹伊蚊传播效率提升数十倍,扩大流行范围至温带地区 [30] 气候与环境影响 - 伊蚊适宜生存环境为25-28℃温度及60-80%湿度,与佛山7-8月气候条件高度吻合 [10][32] - 2024年为有记录最热年份,全球61%陆地出现极端降水增多,促进蚊媒繁殖 [32] - 中国媒介伊蚊分布北至甘肃、辽宁,未来适生区将继续向北向西扩张 [35][36] 防控措施与效果 - 广东省推行"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措施及每日3分钟排查行动 [42] - 地方政府开展每周卫生大扫除、投放绝育雄蚊及杀虫剂喷洒等措施 [43] - 佛山市新增病例从7月19日674例降至8月8日148例,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46] 未来常态化趋势 - 无疫苗且人群普遍无免疫力,叠加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加速传播 [39][40] - 公众认知不足易导致误诊,延长潜在传播时间 [41] - 全球气候变化与交通网络发达使基孔肯雅热极可能像登革热一样常态化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