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入商业化装车阶段 多家车企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车型 行业迎来装车元年[2][4][11] - 半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显著提升 能量密度达180-360Wh/kg 低温性能提升13.8% 通过严苛安全测试[3][4][9] - 2025年将成为半固态电池装车导入期 预计2030年出货量达147GWh 2027年纯电市场渗透率最高有望达12%[12][13] 技术特性 - 半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含量达90%-95% 保留少量电解液 采用氧化物路线为主 解决界面难题[7][10] - 相比液态电池 热稳定性更优 可抑制锂枝晶生长 配合新型材料突破性能上限[9][15] - 制造工艺可复用70%现有设备 仅需新增固态电解质涂布工艺 规模化后成本有望低于液态电池[9][12] 企业动态 - 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合资成立上汽清陶 推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 液态电解质含量仅5% 远超行业10%-15%水平[3] - 蔚来汽车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已量产 单电芯能量密度360Wh/kg 整包260Wh/kg 使ET7续驶里程超1000公里[4] -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 容量140Ah 拟于2027年为宝马MINI大规模供应[5] 市场前景 - 半固态电池将从中高端车型向各价格区间渗透 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渗透率预计达25%[14] - 固态电池设备市场快速成长 预计2030年半固态设备市场规模达220亿元 全固态达189亿元[12] - 产业链格局将重构 上游材料供应商和专用设备企业受益 传统电解液/隔膜企业面临转型压力[16] 驱动因素 - 2026年实施的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推动安全性更高的半固态电池发展[11] - 消费者对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1000公里续航)的需求持续提升[11][12] - 产业链产能建设有序推进 资本市场对商业化前景信心持续攀升[11][12] 发展挑战 - 量产良率较低 充电倍率存在瓶颈 成本控制面临挑战[15][16] - 技术成熟度仍较低 短期内市场渗透率可能受限[9][16] - 传统液态电池通过技术改进可能形成差异化竞争[16]
半固态电池装车:已破冰 待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