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各地因地制宜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行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1]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 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引导下 "人工智能+"已在多个维度取得显著成效[1] - 北京 上海 深圳 天津 杭州 广东 河南 浙江 山东 辽宁 安徽等地相继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1] 政策支持 - 《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研发具身智能"大脑"大模型[2] -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本体机器人企业联合基础模型企业 加速运动控制模型攻关[2] -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 AI芯片 仿生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攻关[2] - 《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传统行业打造智能排产调度 人机协同作业等场景[2] 行业发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3] - 需要解决"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协同与互通 包括优化算力生态 破除数据壁垒 平衡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夯实算力 算法 数据等基础[4] 专家观点 - 人工智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 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具备通用技术特征[1] - "人工智能+"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 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 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催生新模式新业态[1] - 不同地区发展人工智能应因地制宜 结合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 发挥市场规模和制造能力优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