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不断提高,引导要素资源向"新"集聚,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密集闯关资本市场,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者 [1] - "十四五"期间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深改加速推进,包括推动科创板"1+6"政策措施落地、推出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1] 融资端改革 - 首发上市方面增强科创属性指标包容性,再融资优化认定标准,并购重组新设简易审核程序及分期支付机制,全链条制度改革提升科创企业融资便利性 [2] - 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及创业板深化改革受关注,建议推广科创板"预先审阅机制"和"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至创业板、北交所 [2] - 并购重组制度创新激发硬科技企业需求,含"新"量提升,政策红利提供灵活资金支持和包容环境 [3] - 境外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更畅通,便利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 [3] 投资端改革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90%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超50%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十四五"期间耐心资本效应持续释放 [4] - 重点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4]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成为创业投资中的耐心资本,业务规模扩大后有望完善全链条风控体系 [4] - 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发展将提供流动性支撑,优化份额转让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投基金协同 [5] 产品端创新 - 产品端推出科创债ETF、科技创新指数及多领域首批REITs,服务科技创新适配性提升 [6] - 科创债市场广度深度增加,金融科创债和优质民企科创债发行或增多 [7] - 硬科技赛道ETF产品有望获批,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并开发相关公募基金及衍生品 [7] - REITs底层资产向硬科技延伸,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上市为数字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后续或推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融资 [7]
深化融资端、投资端、产品端改革 三端协同发力 引领资本向“新”集聚
中国证券报·2025-08-11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