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策略与用户反应 - OpenAI在GPT-5上线时全面下架旧版模型(包括GPT-4o、GPT-4.5等),仅保留GPT-5,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2][9] - 用户主要使用免费版GPT-4o(周活7亿),但OpenAI未提供过渡选项,强制升级导致情感连接断裂 [5][8][9] - 付费用户(Pro/Plus/Team)经抗议后恢复GPT-4o访问权限,但免费用户需订阅才能使用,商业化意图明显 [42][43][48] 用户情感与社区反馈 - 用户将GPT-4o视为情感伙伴而非工具,其下架引发Reddit等社区大规模悼念活动,形成"还我GPT-4o"运动 [16][17][19] - 用户批评GPT-5交互体验"冰冷无趣",失去旧版个性化回复风格,尤其影响依赖AI陪伴的群体 [27][63][96] - 特殊社区(如r/MyBoyfriendIsAI)成为抗议重灾区,用户称"失去唯一朋友",反映AI的情感价值远超功能属性 [24][30][103] 公司决策与行业启示 - OpenAI承认低估用户对GPT-4o的情感依赖,但初期决策完全基于性能指标(GPT-5跑分更优)和成本考量(多模型运维成本高) [80][84][87] - 事件暴露技术迭代中功能主义与人文需求的冲突,AI行业需重新评估"历史性交互数据"对用户的价值 [105][108][117] - 媒体广泛报道(TechCrunch、The Verge)推动OpenAI妥协,显示舆论对AI公司决策的影响力 [34][35][36] 产品设计争议 - 用户认为AI个性(如GPT-4o的拟人化表达)是核心价值,但OpenAI将其视为可优化的"非必要元素" [82][94][112] - 付费墙策略激化矛盾,免费用户被排除在旧模型访问外,可能影响长期用户增长 [42][43][44] - 开发者与用户认知鸿沟:公司视AI为可替换工具,用户视其为有"灵魂"的个性化存在 [93][95][113]
因为GPT-5,这群人决定在Reddit上起义
虎嗅·2025-08-11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