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H溢价形成原因 - AH溢价主要源于两地投资者结构、市场机制差异及缺乏自由套利机制[1][2] - 港股海外投资者占比高要求额外风险补偿 A股散户持股54%且年化换手率373%显著高于港股的105%[2] - 港股灵活再融资制度(如闪电配售)和卖空机制压制估值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需缴纳20%红利税及承担汇率风险扩大折价[2] AH溢价历史阶段特征 - 2007-2014年AH溢价中枢115% 呈现A股弱则折价、港股弱则溢价格局[8] - 2015-2020年互联互通开通后两地流动性差异扩大 A股换手率升至300% 港股降至50% 溢价中枢逆势抬升至130%[8] - 2021-2024年港股累计跌50% A股跌40% 溢价中枢升至140% 2024年2月达157%高点[11] - 2024年2月至今南向资金日均流入42亿港币(为开通均值两倍) 成交占比升至35% 溢价回落至125%[11] 板块与市值分层特征 - 电力设备(-9%)、家电(2%)、煤炭(17%)等红利及新经济板块溢价较低 军工(92%)、电子(74%)等题材板块溢价较高[14] - 小盘股因A股流动性溢价获得90%以上高溢价 大盘股受南向资金配置溢价仅21%[17] 近期溢价回落驱动因素 - 南向资金2025年流入9008亿港币 日均63亿港币为去年两倍 持股占比11.5% 成交占比36.3%[18] - 内地可投港股ETF净流入883亿元 险资增配高股息板块 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6%具吸引力[18][24][26] - 2025年港股IPO达53家募资超1200亿港币 A to H上市12家(如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改善行业结构[28] 个股倒挂现象分析 - 宁德时代港股溢价31% 恒瑞医药溢价15% 需满足符合产业趋势及外资审美标准[30][31] - 技术因素助推:宁德时代港股流通市值仅为A股5% 港币流动性充裕(HIBOR隔夜0.3%) 指数纳入带来被动资金[33] 长期趋势与择时信号 - 南向资金占比提升及港股通红利税优化可能推动溢价长期收敛但无法完全抹平[35][39] - 125%为AH溢价隐形底 因内地个人投资者需缴20%红利税 溢价低于此水平则港股分红优势消失[1][47] - 银行板块溢价下探20%后修复至26% 验证125%作为辅助择时信号的有效性[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