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 14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 其中5人实刑 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具体刑罚包括 被告人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120万元 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50万元 另一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20万元 顾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20万元 [13] - 其余被告分别被判处1年至2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缓刑) 并处罚金20万至100万元不等 [13][14] 犯罪主体特征 - 14名犯罪嫌疑人学历基本为硕士或博士 包括前海思员工 [1] - 工程师王XX在华为工作期间已因窃密被处罚 后改用化名王某扬通过劳务派遣将抄录的海思关键技术作为"投名状"投奔尊湃 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缓刑)并处罚金70万元 [1] - 工程师赵XX因协助前同事校准技术方案为尊湃窃密提供支持 虽未收受好处仍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并处罚金20万元 [2] 犯罪手段:里应外合 - 2020年底张琨拉拢原下属刘X及周X、周X、顾XX形成完整WIFI芯片核心高管团队 对原华为产品端到端人员整编制挖角 涉及射频/SoC/数字/算法等环节员工近百人 尊湃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达60% [4] - 为里应外合实施分步离职 多人在职华为期间周末到尊湃工作 周X、周X、王XX甚至白天在华为晚上在尊湃 [5] - 尊湃研发过程中刘X、张XX、高X仍与华为在职员工屠XX、赵XX内外勾结 通过手抄和截屏窃取华为保密信息 [6] 犯罪手段:蚂蚁搬家 - 20多位原华为员工离职前大量访问非本职工作文档 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 作为"投名状"入职尊湃 [7] - 何XX多次绕过安全系统获取机密 将芯片版图/电路图截屏后通过内部通讯工具层层转发至外部用于尊湃工作 [7] - 刘X、何XX等多次密谋通过抄写方式窃取华为商业秘密 [7] 犯罪手段:瞒天过海 - 张琨试图通过反向工程规避侵权风险 但至被抓捕时未拿到反向工程结果 [8] - 尊湃伪造刘X离职假象掩盖窃密事实 但刘X离职后仍被保留股票并按时发薪 [8] - 2022年11月张琨紧急组织人员更换手机 对服务器/邮箱/办公云/电脑进行清理转移以删除证据 [8] - 为规避竞业限制协议 高管周X化名胡X 顾XX化名杜XX [9] - 2022年11月通过窃密信息作出第一版芯片后改头换面修改成第二版 再删除第一版以逃避法律责任 [10] 行业影响与法律背景 - 芯片技术是高科技产业核心 研发需大量投入 尊湃窃密属不正当竞争 严重破坏行业生态 若抄袭窃密成风将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资源投入 阻碍产业升级 [10] -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3.7万余起 [10] - 202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新司法解释 将假冒服务商标纳入刑事打击范围并降低侵犯商业秘密罪入罪门槛 [10] - 2025年公安部部署"昆仑-2025"专项工作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 14人获刑及高额罚金彰显法律威严 [11] -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乎生存发展 需加强内部管理防泄露 个人需坚守职业道德 尊重创新与劳动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11]
尊湃窃密华为案作案手段曝光 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 | 商业快评
新浪财经·2025-08-09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