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打通金融人才培养与就业“最后一公里”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8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特征 - 对专业人才要求更高,需具备良好金融业务实践适应性[2] - 数字化转型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及金融与技术复合型人才[2] - 风险挑战增多,需要更多风险管理人才以确保合规运营[2] - 需要了解产业内在规律的金融人才[2] - 金融制度型开放加速,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2] - 数字化进程加快,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上移,需跟上技术迭代节奏如AIGC[3] - 中短期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营销、服务类人员需求持续上升[3] 高校人才培养变革 - 将数据科学、环境科学、公共治理等学科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打造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4] - 增设机器学习与资产定价、碳市场机制、ESG投资等课程以适应智能时代[4] - 通过建设实验室、引入案例教学、联合业界人士授课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4] - 培养越来越注重实用化,将高质量发展需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4] - 设置金融科技、智慧金融试验项目,增设编程、大数据等课程及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4] 金融专业学生能力提升路径 - 建议立足金融学重要学科问题展开技术学习,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强化学习等[5] - 通过数理建模刻画金融系统运转及透过理论进行数据实证分析是关键学习框架[6] - 学会使用AI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与逻辑思维能力[6] - 建立问题导向,提高实践能力,多去金融机构实习[6] - 进行高阶级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多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实现课赛融合[6] - 考取有含金量的专业证书实现课证融通[6] 中学生及高考生知识储备建议 - 除升学必选科目外,可从了解金融热点动态开始培养学科兴趣[7] - 尝试接触编程实践,培养编程思维和数理思维[7] - 关注国际市场新变化、新需求,选择感兴趣领域充实提高[7] - 多读金融投资经典书籍,了解重大金融历史事件[7] - 关注经济金融新闻,理解市场、工具、机构的影响因素[7] - 提前掌握计算机程序和统计方面基础知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