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畅通科技和产业循环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9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进展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目标 [1] - 6年来相继落地"大湾区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南沙金融30条"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1] - 粤港澳三地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体制机制差异 金融合作难度较大 [2] 金融互联互通成效 - 支付方式互联互通提升居民支付体验 代理见证开户解决港澳居民异地开户痛点 [2] - 人民币个人资本项下开放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2] - "跨境理财通2.0"推出3个月新增个人投资者4.3万名 包括内地和港澳居民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8.5万亿元 人民币占本外币结算比重超70% [5] 体制机制创新需求 - 当前制度型开放以单点单线改革为主 集成式创新较少 [3] - 广东金融国际化存在不足 香港金融机构规模偏小 [3] - 需探索将大湾区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通过顶层立法推动跨境市场融合与规则对接 [3] - 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与港澳监管机构密切沟通 采用"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渐进开放策略 [4]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需加快形成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 构建跨境投融资机制 [6] - 依托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6] - 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是金融开放的核心 需构建高效安全的体系 [6]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 - "跨境理财通"加入AI客服和智能投顾后客户转化率提升40% [7] - AI优化跨境保险理赔可使澳门单笔业务成本降低60% [7] - 未来国际金融枢纽将是数据、算法与场景深度融合的三维生态 [7] - 需探索跨境金融大数据池建设 实现三地数据安全流通与价值挖掘 [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大湾区产业链完备 资源禀赋突出 [8] - 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