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修订背景与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修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 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基础 [2] - 目录修订旨在满足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持续发力 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和规范标准更新的需求 构建符合国际趋势且贴合国情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体系 [2] - 解决长期存在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与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不同识别标准的难题 降低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业务管理成本 [3] 目录适用范围与结构优化 - 目录适用于除绿色股票外的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统一原有绿色债券支持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统计口径和金融监管总局绿色贷款统计口径 [4] - 在结构上增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要素 提升目录实用性和绿色项目识别效率 并对具有碳减排效益的低碳经济活动进行标注 [4] - 保持与国际接轨 同时兼顾目录使用者使用习惯 [3] 新增领域与扩展内容 - 新增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两大领域 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的要求 [5] - 绿色贸易扩展基于我国绿色贸易进出口规模扩大 绿色技术产品国际需求上升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抬升的背景 [5]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覆盖内容进一步丰富 新增绿色交通 绿色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 其中绿色交通细化包含绿色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改造 环境友好型铁路建设运营 铁路绿色化改造 绿色民航 绿色港口和航道 [6] - 绿色物流从《绿债目录》的物流绿色仓储子类扩充至四个子类 信息基础设施新增二级分类 [6] 支持高碳行业转型 - 目录不仅支持可再生能源 节能环保 清洁生产 绿色交通 绿色建筑等传统绿色行业 更为钢铁 石化 化工 有色金属 建材等高碳行业提供转型路径 [8] - 高碳行业可通过清洁生产改造 工艺流程优化 污染治理技术升级获得绿色金融支持 与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在试点地区推出的四大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理念一致 [8] - 将绿色和转型经济活动分开处理 保障识别和统计层面归类清晰 突出不同政策聚焦重点 [8] 目录实施与影响 - 目录通过统一标准可有效加强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 提升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 降低识别成本 [4] - 系统性细化项目分类 评价方法和操作指引 突出碳减排和低碳赋能双重标准 提升市场可识别性 推动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8] - 未来需通过深度解读 广泛培训 政策协同 创新产品 国际交流等方式开展目录推广 确保用好用活用实目录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领域 [7]
《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出炉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