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被罚背后: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问题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2
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与作用 - 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贷后管理压力与不良资产处置 - 2025年一季度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出让规模仅次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成为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主力 [1] - 6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招联、捷信、南银法巴、幸福、平安、金美信密集挂牌转让不良资产 转让价格普遍低于1折 [1] - 不良资产转让反映行业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贷后管理双重压力 资产质量承压 [1]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蚂蚁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地方监管局处罚 [2] - 2025年一季度行政处罚主要问题包括"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 [2] - 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外包催收工作 22家公司披露800余家催收合作机构 [2] 催收乱象与监管规范 - 不正当催收行为包括冒充执法人员、骚扰通讯录亲友等"暴力"催收 侵害消费者权益 [3] -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禁止暴力、威胁等不正当催收手段 [3] - 2025年3月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填补贷后催收规范空白 [3] 风险管理与合规改进措施 - 需强化合规管理 完善风险治理框架 将消保指标纳入KPI考核体系 严格遵守监管评级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占比15% [4] - 需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及淘汰机制 将消费者投诉反馈纳入评价 提升自主获客、风控和催收能力 [4] - 针对贷款挪用问题 应加强贷前审核 利用大数据监控资金流向 定期回访 与合作方数据共享 对违规者采取冻结账户、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