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落地 - 北京市在不到两周内迅速落地两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 填补了长期以来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空白 [1] - 试点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办理流程 对保护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 规范信托业务 促进信托行业转型意义重大 [1]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的定义与背景 -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是指委托人将国有土地上已取得合法不动产权证书的不动产相关权利转移给信托机构 并依法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将信托财产权利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2] - 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 资产管理信托和慈善公益信托三大类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被认为是影响信托业发展20多年的重要因素 [2] 登记制度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登记制度缺失导致信托财产与受托人自有财产边界模糊 权属不明晰 直接影响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发展 [2] - 登记施行后能够明晰信托财产权属 降低财产被侵占风险 保障财产安全 使信托产品信息更加透明 [3] - 有助于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的开展与创新 提高信托业务稳定性与安全性 为受益权流转提供关键支撑 [3] 慈善信托领域的应用需求 - 不动产作为高价值财产 其权属状态直接影响公众对慈善信托的信任度 登记可确保运作公开透明 [4] - 只有完成登记的不动产 其所有权转移才能得到法律认可 为受托人提供明确的产权依据 [4] 家族信托领域的应用需求 - 高净值群体期望将房产纳入家族信托进行财富传承与管理 登记施行后相关债务风险隔离和遗产安排等问题将有更明确解决方案 [5] - 信托公司常需获取新不动产纳入信托财产 缺乏登记指引会导致合规操作陷入两难 [5][6] 行业配套政策呼吁 - 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出台补充政策 完善登记流程 细化权属认定标准 加强行业内部协作探索解决方案 [6]
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