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融资担保精准发力
金融时报·2025-08-08 07:52
政府政策导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及民营小微企业支持 并着力抓好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 明确普惠金融需完善多层次体系并优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乡村振兴领域服务供给[1] - 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 为机构规范运作提供指引以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与三农主体[1] 行业功能与挑战 - 政府性融资担保是缓解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题的关键工具 但因规模小、抗风险弱及缺乏抵押物等因素制约发展[1] - 行业存在考核不集中、代偿率较低、持续经营能力较差等问题 小微企业担保可得性与覆盖面仍需提升[3] - 需加强考核引导并提高风险代偿容忍度 以发挥担保杠杆作用并提升银行合作意愿[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担保机构针对小微企业与三农特点开发多样化担保产品 例如浙江省推广"科创保""专精特新保""人才保"等特色产品[4] - 机构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简化审批流程 例如北京某再担保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提供500万元融资担保[3] - 探索差异化反担保措施与专项担保产品 针对区域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以精准支持地方小微企业[4] 区域机构实践 - 浙江省担保集团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提高科创担保业务规模占比以培育新质生产力[4] - 潍坊市再担保集团围绕新质生产力、外贸进出口、乡村振兴及绿色转型领域创新产品并强化平台建设[5] -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完善功能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及支持三农发展方面注入经济动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