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动产登记 开启养老金融新篇章
金融时报·2025-08-08 07:42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进展 - 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已展开不动产作为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1] - 成功推出四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案例 创新性地将信托制度与养老需求融合 [2]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的核心突破与作用 - 核心突破点在于解决信托财产权属登记的法律障碍 此前缺乏统一登记制度制约养老金融创新 [2] - 规范登记制度确保养老信托财产独立 增强资产安全性 为养老金融提供稳定底层资产 [2] - 便于信托公司灵活管理不动产及股权 实现长期增值 [2] - 支持以房养老和股权收益型养老产品设计 [2] - 通过登记公示效力保护受益人权益 实现风险隔离 [2] - 助力完善养老信托制度体系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不动产信托模式与传统以房养老模式的比较优势 - 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资产 避免因债务或继承纠纷影响养老保障 [3] - 可设定多层次受益人实现养老+传承双重目标 而抵押贷款模式可能导致资产最终归属金融机构 [3] - 信托受托人按合同管理资产 避免传统模式中因房价波动或机构经营风险导致的养老金断供问题 [3] - 可整合医疗、护理等增值服务 形成金融+养老生态 传统模式仅提供资金支持 [3] 目标客群与普惠化路径 - 核心受众包括拥有房产但缺乏稳定现金流需补充养老收入群体 [4] - 无子女或子女海外定居家庭需通过信托实现资产管理与身后安排 [4] - 中高净值家庭希望兼顾养老保障与财富传承 [4] - 探索迷你信托模式 允许部分产权或小户型房产入信托 [4] - 需要政策支持登记费减免和税收优惠如递延纳税等 [4] - 通过金融科技标准化产品简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4] 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 - 参考美国反向抵押贷款渗透率约2% 我国潜在规模很大 [5] - 在一二线城市若税收优惠相关政策落地 未来5至10年或可形成千亿元级市场 [5] - 长远有望激活存量房产 盘活闲置资产通过信托运营提升使用效率 [5] - 避免集中抛售 老年人可通过信托逐步释放房产价值减少对房地产市场冲击 [5] 全国推广时间表与配套政策需求 - 预计2025至2027年在老龄化率高、房产价值稳定的城市如广州、杭州进一步扩大试点 [7] - 2030年前后全国性制度有望落地 但需结合《信托法》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衔接等立法修订 [7] - 需优化税收政策明确非交易过户税收豁免避免重复征税 [7] - 完善信托财产执行细则防止司法冻结冲突 [7] - 统一金融监管、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操作标准 [7] 信托公司业务发展建议 - 开发以房养老信托+长期护理保险等组合产品延伸服务链条 [8] - 联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打造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 [8] - 运用人工智能优化房产估值、租金预测等环节提升运营效率 [8] - 通过保险+信托等集团联动模式降低准入门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