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推出重磅改革方案 建立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1][2][6] 改革方案主要内容 - 提出25条举措 包括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等六大内容 [2] -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 [2] - 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 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4] 考核与激励机制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 要求其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1][4]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 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4] - 强调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4][6] - 截至一季度末 近三年共有283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超过10个百分点 占比50.56% 其中53只基金跑输超50个百分点 [1][4]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目前全市场已有131只产品采用浮动费率基金模式 [3] - 改革将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6][7] - 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 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 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6] - 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让投资者更准确评估基金表现 [3][6] - 对基金经理具有较大威慑力 "旱涝保收"的"大锅饭"模式会得到根本改变 [7]
基金经理薪酬将与投资者回报强挂钩
北京商报·2025-08-08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