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消费券”遇上“养老服务”, 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金融时报·2025-08-08 07:04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财政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的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 覆盖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 [1] - 通过"民政通"App按月发放电子消费券 机构养老及日间托养消费券额度800元 居家上门服务消费券额度500元 不可兼领 [3] - 消费券可抵扣30%-60%服务费用 初期抵扣比例为40% 例如100元服务可使用40元消费券 个人仅需支付60元 [3] 人口与需求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22% [2] - 当前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 占全体老年人比例11.6% 预计2035年将增长至4600万人 [2] - 存在"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现象 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2] 政策转型意义 - 标志养老服务从"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型 强化老年人自主选择权 推动市场供需适配 [4] - 通过需求牵引供给 倒逼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供给结构 形成良性循环 [4] - 有助于掌握不同场景养老服务需求 提升服务精准度 实现资源科学高效配置 [4] 产业与经济影响 - 直接提升失能老年人支付能力 刺激养老服务消费 在消费乘数作用下培育相关产业发展 [1][5] - 带动养老服务领域用工需求增加 推动人才队伍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 [5] - 养老服务消费是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方面 项目资金规模大且覆盖人数多 [5] 试点与实施安排 - 2025年7月起在浙江、山东、重庆及沈阳、滁州、新余、成都等地开展试点 [5] - 2025年底前向全国推开 中央财政已足额预留资金并按"预拨+结算"方式下达 [7] 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 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试点 已覆盖近1.9亿人 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 支出850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 养老床位799.3万张 [6] - 老年福利资金支出489.4亿元 养老服务资金支出253.2亿元 享受补贴人数4949.4万人 [6] 行业发展挑战 - 专业护理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职业化程度低 财力与人力不足问题突出 [6] - 建立全国统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视为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难题的关键举措 [6][7] 专家建议方向 - 加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 加快专业人员培养培训 [7] - 建立全国统一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推动护理机器人技术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