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数量“减法” 也是效率“加法”
金融时报·2025-08-07 02:31
行业监管动态 - 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于7月31日对8家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监管措施 8月4日公示显示6至7月另有3家退出 两个月内累计11家小贷公司退出市场[1] - 退出机构中9家因"监管措施"离场 1家因"取消试点资格"退出 1家因"主动注销资格"退出[3] - 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强化贷款集中度、融资杠杆倍数、放贷专户数量等监管指标 推动风控能力差与合规意识弱的机构退出[3] 行业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为4974家 较2015年三季度峰值8965家减少44.5% 十年间减少近4000家[2][4] - 贷款余额从2015年9月末的9507.95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7361亿元 减少2146.95亿元 降幅达22.6%[2][4] - 2025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减少187亿元 行业进入减量提质的深度调整期[2] 行业生态变革 - 行业暴露出利率畸高、风控薄弱、不良攀升、不当催收等问题 政策调控、市场竞争与自身转型三重因素推动转型[5] - 2020年《网络小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跨区域经营限制 2025年《小贷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5] - 传统银行服务下沉、消费金融公司扩容及互联网信贷产品迭代 对粗放经营模式形成挤压[5] 机构转型方向 - 多数小贷公司仍沿用线下获客与人工审批模式 数字化风控与场景化服务发展滞后[6] - 未来行业将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 具备精细化风控能力和细分场景深耕能力的机构将形成差异化优势[7]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以合规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