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守护大美湿地
人民网·2025-08-07 00:58

湿地保护成就与认证 - 中国新增上海崇明、浙江温州等9个"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一 [1] - 湿地保护被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国家湿地公园达903处,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5] 监督机制与执法成效 - 崇明区纪委监委通过参与项目论证、跟踪招投标等关键环节,护航71万亩湿地修复 [2][4] - 丹江口市纪委监委2024年查处湿地保护失职案例8起,处分12人,发出监察建议书6份 [7] - 盘锦市纪委监委严查湿地项目资金挪用,使当地成为丹顶鹤第三大自然越冬地 [8] 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 洞庭湖通过"洞庭清波"监督行动,拆除矮围鱼池,恢复候鸟栖息地功能 [3][11] - 杭州阳陂湖湿地遵循保护优先原则,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生态移民等核心任务强化监督 [9] - 南县天星洲湿地从违规开发到生态旅游区转型,形成"监督清单+整改清单"工作机制 [11] 创新保护模式 - 常熟市构建"保护、管理、科研、教育、补偿"五重体系,探索经济发达地区湿地保护路径 [10] - 杭州钱塘区推出"护鸟指数"评价体系,将护鸟责任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制度约束 [10] - 崇明西沙湿地将廉洁文化融入景区建设,通过"三亭一塔"实现生态与人文协同发展 [11] 行业挑战与对策 - 监管存在部门职责交叉问题,部分地区仍存在围湖造田、违规开发等现象 [6] - 基层执法能力薄弱,湿地修复科学性和系统性需加强,多部门协作机制待完善 [7] - 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环节成为廉洁风险高发领域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