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刷新纪录!近百只退出!
证券时报网·2025-08-06 13:04

核心观点 - 可转债市场正经历由权益市场回暖驱动的强赎潮 导致存量规模显著缩水 市场供需格局重塑 估值有望维持高位 [1][5][8][10] 转债退出情况 - 截至8月5日 已有91只转债公告退出 超过2024年全年的88只 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2] - 其中69只因触发强赎条款退出 强赎占比达75.82% 显著高于2024年的57.95% [3][5] - 退出方式包括强制赎回(69只)、债券到期(21只)、正股退市(1只) [3] 强赎机制及影响 - 强赎触发条件为正股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 [5] - 对发行人而言 强赎促使债务转股权 减少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 [5] - 对投资者形成双刃剑 可能因赎回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面临损失 或失去未来股价上涨收益 [5][6] 市场规模变化 - 转债市场存量规模较年初减少808.64亿元 截至8月5日为6527.58亿元 [8] - 全年预计退出规模超1600亿元 新增供给仅约500亿元 净缩水约1000亿元 年末余额或跌破6000亿元 [8] - AAA级转债规模从2024年末2912.69亿元缩水至2307.81亿元 减少超600亿元 [8]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近3000亿元峰值降至当前约1500亿元 市场占比由38.97%下滑至22.64% [9] 驱动因素分析 - 权益市场回暖带动正股价格普遍突破强赎阈值 [6] - 新发转债规模收缩导致存量品种稀缺性溢价显现 [6]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资金加大配置力度 推升估值中枢 [6][7] -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市场利率上行 发行人加速行权锁定低融资成本 [7] - 监管层优化再融资政策 鼓励股权融资 增强企业债转股动力 [7] 市场表现与估值展望 - 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达12.85% 与万得全A指数涨幅相近 [10] - 供给端收缩明显而需求端保持韧性 支撑转债估值维持高位 [10] - 政策支撑和结构性轮动行情下 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 [10] - 转债指数具备天然长期上行特征 凸显"进可攻退可守"效应 [10] - 权益市场易上难下趋势不改 供弱需强双重支撑下上行态势延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