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英烈家书|赵一曼致子书:跨越时空的爱与传承
新华社·2025-08-06 09:5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赵一曼生平事迹 -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 -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同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 - 1928年怀孕期间被召回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0年将儿子陈掖贤托付给亲戚抚养 [1]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东北抗战前线,领导工人罢工和游击队作战 [1] 被捕与牺牲 - 1935年11月在战斗中负重伤被捕,遭受酷刑仍不屈不挠 [2] - 1936年8月2日在赴刑场火车上写下给儿子的遗书 [2][3] - 牺牲时年仅31岁,未透露真实姓名导致儿子当时不知母亲身份 [4] 家书内容与影响 - 遗书表达对儿子未能尽教育责任的遗憾,强调"用实行来教育" [1] - 实际留下两封家书,一封真实遗书和一份迷惑敌人的假遗书 [4] - 家书内容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发现并流传 [4] - 儿子陈掖贤后来将母亲遗言抄录并刺字纪念 [4] 历史意义 - 家书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先烈忠诚与母爱 [5][6] - 激励后人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展示共产党人牺牲奉献精神 [5][6] - 东北烈士纪念馆将其作为重要展品,引发参观者深刻共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