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挑战 - 券商资管固收业务依赖城投债持有到期策略,过去10年"1-3年AA沪信用债指数"年化收益率超6.4% [3] - 2022年净值化改革后,城投债策略面临挑战,信用利差极致压缩,3年期AAA级城投债收益率降至"1"开头 [6][7] - 固收类产品占券商私募资管规模82.5%,2025年6月末规模达4.5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19.68亿元 [9] - 当前一年期固收产品业绩基准要求2.7%,但五年期城投债票息已无法达到该水平 [10] 历史发展路径 - 2016年前券商资管信用债投资策略多样,2016年后因产业债违约潮转向城投债 [4] - 2022年前西部省份两年期AAA级城投债票息高达7%,超额信用利差达400bp [5] - 资管产品禁用摊余成本法后,2022年11月"债灾"导致大规模赎回,行业开始担忧固收产品未来 [5] 转型方向与举措 - 头部券商已布局多资产多策略转型,涵盖股票、商品、债券等多样化策略 [2] - 可转债产品表现突出,"第一创业可转债灵活配置1号"年内回报24.19% [15][16] - FOF产品发行量大幅增长,2025年前7月发行405只,华泰证券资管以77只居首 [17] - 全天候策略成为主流,中金、华泰等多家券商布局多资产类别投资 [18] 竞争优势与差异化 - 券商资管全牌照优势明显,可覆盖衍生品、跨境资产、公募REITs等多元领域 [12] - 依托千家营业部线下网络,客户信任度高于私募基金 [13] - 中小券商可通过特色化、差异化赛道突围,如量化策略与主观策略结合 [11][19] 未来展望 - 行业预计优秀券商资管不超过10家,转型关键时点面临路径依赖挑战 [19] - 量化策略因人员配置效率高成为转型突破口,可结合主观策略提升效果 [19] - 监管推动私募资管与财富管理协同转型,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成为比拼重点 [19]
【深度】城投债收益率跌进“1”时代,券商资管转型迎大考
新浪财经·2025-08-06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