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阎志鹏:养老金融黄金期到来 机构需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 + 行为引导”
新浪财经·2025-08-06 03:09

国家战略定位与市场机遇 - 养老金融被列为国家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承载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 [3] -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融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 [3] - 金融机构需从"财富管理者"转型为"养老伙伴" 通过数据洞察和创新解决方案抢占银发经济先机 [4][7] 长期资金入市与产品创新 - 多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涵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 2024年末基金累计结余8.72万亿元 投资运营规模2.34万亿元 占比仅26.83% 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5] - 个人养老金产品门槛大幅降低 从100万起购降至几十元参与 普惠性特征凸显 [5] - 监管鼓励开发中低波动型绝对收益策略产品 重塑产品供给结构 [5] 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策略 - 大型机构通过信用卡消费和房贷等海量数据精准画像个人养老需求 [6] - 政府协同模式提供政策红利 如上海"养老服务批次贷"提供1000万元以下贷款担保 浦东6家银行开展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 [6] - 构建"养老+金融"生态 通过账户联动财富管理和健康业务 借鉴美国富达零佣金策略提升资金粘性 [6] 产品同质化破局方向 - 从"产品驱动"转向"卖方案+行为引导" 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3][6] - 强化行为引导机制 借鉴美国默认缴纳比率调整将参与者留存率提升至85% [6] - 设计弹性方案应对突发财务问题 采用"每赚1元存1毛"的心理账户策略融入消费场景 [7] 个人养老金缴存优化路径 - 宣传策略从税收优惠转向"费率优惠+长期收益" 管理费减半可使30年累计收益差近10% [8] - 借鉴菲律宾强锁定储蓄产品 虽利率持平但参与率达18% 流动性约束契合养老需求 [8] - 预判1.2万元缴存限额将随生活成本上调 需提前布局衔接产品 [8] 年龄分层投资策略 - 20多岁应配置高比例权益资产 10岁起年存1万连续6年 8%年化收益至65岁可达344万元 [10] - 30多岁采用"30元法则"日存30元 年存1万30年后复利可达137.2万元 默认配置50%权益基金+30%养老保险+20%存款 [10] - 50岁以上降低权益资产占比 聚焦养老金缺口测算并预留医疗应急资金 [10] 女性养老特殊政策需求 - 女性退休早5年但寿命长5-8年 需独自面对十余年晚年生活 [11] - 建议将女性个人养老金年缴存限额从1.2万元提高至1.8万或2.4万元 弥补积累期短板 [11] - 呼吁金融机构开发女性专属养老方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