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券ETF表现及资金流向 - 香港证券ETF(513090)连续两日上涨 年内涨幅50.88% 大幅跑赢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1] - 上周吸金38.56亿元 成为全市场股票型ETF资金流入榜首 [4] - 近20日吸金超112亿元 吸金额位居全市场股票型ETF第一 [29] 外资机构增持港股券商 - 贝莱德买入126.24万股中金公司H股 耗资2552万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5.01% [6] - 巴克莱银行以12.46%持股比例跃居中州证券第二大股东 [7] - 外资抢筹港股券商 显示资金对板块信心增强 [5][18] 券商板块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50家上市券商总营收同比增长32.5% 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大增48.7% [11] - 6家券商净利增速超100% 18家增速50%-100% 合计占比约一半 [11] - 自营投资同比增长58.9% 投行业务增长41.2% 信用业务增长33.5% 资管业务增长18.7% [11] 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 2025年1-7月A股日均成交额约1.58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2% [12] - 2025年初至8月初A股超100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 [12] - 港股日均成交额1580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32% 7月单月日均成交突破1820亿港元 [13] IPO及再融资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港股51只新股上市 累计募资1286亿港元 同比增长616% [15] - A股再融资规模达7632.4亿元 同比增长580.21% [16] - 39家券商参与再融资项目保荐 中信证券等5家募资规模超500亿元 [16] 资金配置动向 - 公募基金对券商板块持仓占比从Q1的3.2%升至Q2的4.8% [17] - 北向资金7月单月净买入券商股186亿元 [17] - 券商板块融资买入额占比升至9.3% [17] 开户人数增长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71% 达196万户 [20] - 2025年3月新开户数突破300万户 [20] - 开户人数高增长反映股市回暖及股民参与热情提升 [20] A+H上市及中概股回流机遇 - 未来3年新增50-80家A+H上市公司 预计为香港券商板块带来100-300亿港元新增投行收入 [22] - 每新增1家A+H公司年均带来港股侧交易佣金800-1200万港元 A股侧协同收入500-800万港元 [22] - 符合港交所二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约80-100家 总市值超8000亿美元 [23] 中概股回流潜在收益 - 未来3年预计20-30家中概股回港上市 带来300-500亿美元融资需求 [24] - 回归后日均交易量预计增加30-50% 年化新增佣金约18-30亿港元 [24] - 每只回归股票年化做市收入约500-1000万港元 30只股票可带来1.5-3亿港元新增收入 [24] 流动性改善及增量资金 - 社保资金2025年新增配置规模约3000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增入市规模1800亿元 [29] - 证金公司通过转融资向市场新增投放1500亿元 [29] - 公募基金1-7月新发规模累计1.2万亿元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升至89.3% [29] 各类资金规模数据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余额达3.8万亿元 占总投资比例上升至22.3% [29] - 私募基金总规模达24.8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12.3% [29] - 证券类私募规模首次突破6.2万亿元 7月单月新增备案规模4200亿元 [29] 北向资金及融资余额 - 北向资金1-7月净流入2865亿元 达2024年全年的1.8倍 [29] - QFII/RQFII新增额度累计获批额度突破3000亿美元 [29] - 融资余额1.98万亿元 创10年来新高 [29] 香港证券ETF产品特性 - 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的ETF 成份股仅16只 [31]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国泰海通等 合计权重占比超89% [31][32] - 最新基金规模达226.07亿元 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超174亿 日均换手率达111% [32] 估值与流动性前景 - 部分港股上市券商PB低于1倍 具备安全边际和修复空间 [33] - 美联储降息步伐临近 国际资本预计持续流入新兴市场 [33] -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 如ETF纳入互联互通、人民币柜台交易等举措提升港股流动性 [29]
连续狂飙!外资大举买入
格隆汇·2025-08-05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