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理想与重卡非撞不可吗:测试有无必要?结果能否证明车辆安全?
碰撞测试争议 - 理想i8与8吨重卡碰撞测试引发技术边界争议,三方声明强调测试非标准车对车试验且不评价卡车质量[1][3][5] - 测试核心争议点:重卡驾驶室三道机械锁同时解锁概率极低(工程实践罕见),空载8吨卡车与满载20吨工况能量差异显著[5]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场景制定,但"裁判+服务员"商业模式引发独立性质疑[7] 检测机构业务分析 - 中国汽研2024年总营收46.97亿元(+14.65%),汽车技术服务板块营收41.25亿元(+21.36%)贡献87.8%收入,毛利率48.42%[8][9] -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业务营收7.42亿元(+42.86%),毛利率47.61%略低于传统整车测评业务52.42%[9] - 行业单次碰撞测试费用达几十万至数百万元,检测机构形成"开发-测试-认证-品宣"一体化服务模式[10][13] 汽车测试行业现状 - 新车上市需通过强制性国标测试(如C-NCAP/CIASI),但非标测试逐渐成为车企营销手段[11][13] - 行业存在测试场景滥用现象,如钻卡实验本应验证卡车防护装置却被用于乘用车A柱安全宣传[14] - 检测机构年报明确提及测评业务"为车企品牌赋能",反映测试与营销的深度绑定[13] 行业争议焦点 - 动力电池针刺测试等案例显示,测试标准与真实安全性的关联度存疑[14] - 部分测试被指"喧宾夺主",通过视觉冲击力替代科学验证,可能误导消费者[14] - 监管框架内"必答题"与车企"选答题"并存,业内对非标测试的商业化存在分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