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发展权益 - 美方协议文本强调"赢了"和"拿到了什么",采用"胜利者"叙事,使用"历史性"、"前所未有的"等夸张词汇 [4][5][7] - 协议税率虽较4月对等关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年初水平,例如英国从0.9%升至10%,越南从2.9%升至20% [8][9] - 美国设定"转口"限制和"供应链安全"条款,越南71.7%出口依赖外资企业,新规将削弱其外资吸引力 [11] - 英国汽车出口占比77.4%,但本土生产价值仅占20%-25%,"供应链审查"将冲击其出口和制造体系稳定性 [13] 不公平的市场开放 - 美国要求各国扩大农产品进口,日本同意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配额从34.6万吨增至60.55万吨 [20][22] - 越南、印尼对美国部分农产品给予零关税,导致本土商品面临不平等竞争 [24] - 美国农业连续三年贸易逆差,2024年逆差达500亿美元,贸易战使其在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市场份额下降 [16][18] 不公平的政治枷锁 - 欧盟协议要求新增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年均2500亿美元远超美国当前1800亿美元能源出口能力 [27][31][32] - 能源条款被法国批评为"屈服",欧盟内部认为丧失能源主权 [30] - 投资与采购条款存在政治经济捆绑,日本需投资5500亿美元而英国无此要求,显示协议涉及能源战略和政治让步 [28][29] 协议结构性特征 - 通过"原产地规则"限制第三方国家参与,例如印尼和欧盟协议中禁止"他国搭便车" [15] - 协议逻辑迫使各国在"接受美国规则"或"承受高关税"间二选一 [6] - 美国通过干预他国产业结构(如越南外资布局)、供应链路径(如英国汽车业)扩张自身发展空间 [11][13][33]
玉渊谭天:拆穿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暗箭
新浪财经·2025-08-01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