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创始人离开大疆后独立创业 最初仅一人团队且融资困难[2][11] - 2017年实现四足机器人商业化订单 2018年正式发货 目前员工超千人 年营收突破十亿元并启动上市辅导[2][3] - 2022年后迎来融资高潮 B轮由经纬创投和敦鸿资产领投 B+及B++轮引入美团、腾讯等 C轮获中国移动、阿里等联合领投 投前估值超百亿元[6] 产品与技术策略 - 坚持市场化需求导向原则 仅当行业出现明确需求或客户询单时才布局新产品[1][12] - 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占率达60%-70% 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全球领先[2] - 人形机器人H1于2023年8月发布 定位国内首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机器人 对标特斯拉Optimus[16] - 2024年5月发布G1人形机器人 售价9.9万元起 采用三指设计以满足90%抓取需求并降低成本[18] - 2025年7月发布R1人形机器人 售价降至3.99万元 接近四足机器人价格水平[2] 成本控制与量产能力 - R1售价3.99万元较G1降价60% 大幅降低行业门槛[2] - 成本控制核心在于设计优化和生产工艺理解 而非单纯依赖大规模量产[21] - 早期自研机器狗成本不足2万元 远低于国际同行[10] 技术研发特点 - 硬件与AI结合采取谨慎投入策略 现阶段重点解决硬件瓶颈问题[21][22] - 认为机器人AI通用模型发展滞后通用AI约10年 当前最大瓶颈是底层AI能力不足[22] - 保持对AI技术发展的持续关注 具备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硬件快速响应能力[22] 商业化路径 - 通过四足机器人切入教育、安防等行业市场 建立现金流与供应链能力[5] - 利用淘宝店铺销售健身装备等衍生品 实现技术转化和商业价值获取[5] - 硬件采用开放策略 允许客户删除自带软件进行二次开发[6] 行业影响与定位 - 2025年春晚H1机器人表演推动具身智能赛道关注度提升[2] - 产品迭代速度极快 人形机器人已实现五次技术迭代 具备跑步、空翻等能力[21] - 不执着于人形形态 强调智能化程度和执行落地能力为核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