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竞速AI赛道发力产业创新
新华日报·2025-07-30 21:16
行业动态 - 江阴连续三届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并承办2025"申达杯"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凸显其在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吸引力[1] - 江阴将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列为五大未来产业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1] - 江苏省提出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江阴作为核心承载地打造"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生态[2] 政策规划 - 江阴市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集聚产业链规上企业超50家(核心企业超20家),全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核心产业20亿元)[2] - 江阴推行"六个一"培育体系(一产业、一规划、一链长等),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建链,目标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4] 企业技术突破 - 江苏特贝尔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度与灵活性达国际领先水平[3] - 江苏华兰药用通过"AI视觉检测"等10项技术突破实现产能提升20%、单位成本降低15%[3] 产学研协同 -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通过校地共建"八个一"工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并联合省产研院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3] - 江阴联动本地高校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高校成为产业"智囊团"和技术"桥头堡"[3] 产业布局 - 江阴参加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依托制造业底蕴、科研实力及政策布局,在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4] - 当地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战新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同步发展,全面启动"科创江阴"建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