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跌出前十,鹏华怎么了
虎嗅·2025-07-30 01:58

核心观点 - 鹏华基金因过度依赖"造星策略"和指数基金布局缓慢 导致非货规模下滑 营收和净利同比下降 从行业前十跌至腰部位置 与头部公司差距拉大 [1][4][16] 财务表现 - 2024年非货规模4435.48亿元 营收35.94亿元同比下滑8.93% 净利润7.51亿元同比下滑10.56% 行业排名第18 [1] - 2025年Q2非货规模增长379.42亿元 增速位列行业十几名 头部公司如华夏、易方达增量超千亿 [1] 主动权益业务 - 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2020年管理规模翻15倍 为公司贡献14亿元管理费 但2020年发行的两只产品任职回报率分别为-44.73%和-22.94% [5][6] - 混合型基金中37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 65只跑输基准 规模3年内腰斩至782.71亿元 [6] - 2021-2024年股票差价合计亏损259.23亿元 主动权益产品占比从60%降至20% [7] - 2023年以来清盘10只产品 38只产品低于清盘线 [7] 指数业务 - ETF规模583亿元 排名从第15降至第17 华夏ETF同期增量932.41亿元 [11] - 沪深300ETF规模28.57亿元 净赎回超15亿元 头部公司同类产品规模达3747亿元 [11] - 中证A500ETF规模33.68亿元 排名第16 多只ETF产品跑输基准 [11] - 2023-2024年成立的产品中29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 多只产品疑似依赖帮忙资金 [12] 固收业务 - 2024年固收产品为投资者赚取109.29亿元(剔除货币基金) [13] - 2025年Q1固收类规模超6900亿元 同类排名第9 12只债基进入行业TOP10 [12][14] - 鹏华丰禄A和鹏华丰融定开债A近七年同类排名第一 鹏华产业债A类份额连续12年盈利 年化回报超6% [12] 运营策略 - 投研团队采用"赛马制" 以规模和收入驱动而非投研为核心 [7] - 持续推行造星策略 2025年借新消费热潮推出95后基金经理谢添元 其管理产品规模仅0.52亿元 近期回报率27%但排名下滑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