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炫技”转向“干活”,轮子比双足更吃香......高盛总结了WAIC人形机器人最新趋势
行业商业化趋势 - 行业从技术"炫技"转向务实商业化阶段 轮式底盘机器人成为主流设计 加速短期落地[1] - 展会规模显著扩大 会场面积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参展商800家增长60% 门票价格168元/天上涨31%[2] - 机器人应用场景多元化 超过60款产品亮相(去年仅25款静态原型) 覆盖制造业 仓储物流 消费零售和家庭养老等领域[1][2] 技术发展现状 - 移动能力取得进步 实现自主导航和动态运动(如自主导航拳击热身演示) 但精细操作仍是核心瓶颈[1][5] - 任务成功率低且速度慢 取物操作需30-40秒 远低于人类水平 即使远程遥控也存在动作复现困难[5] - 硬件创新聚焦灵巧手模型 传统零部件公司6个月内推出人形机器人原型[3] 成本与数据情况 - 成本曲线下移但无显著拐点 宇树科技推出4万元入门机型 全尺寸机器人售价40-50万元 小型机型10-30万元[1][6] - 数据收集采用混合策略 真实世界数据占比10%-50%结合合成数据训练 因高质量数据收集成本高昂[6] 应用场景落地 - 制造业应用针对性强 电力巡检 灯泡品控 钢铁厂等"3D"(肮脏 危险 严苛)环境专用机器人[6] - 消费服务领域具体化 冰淇淋制作 衣物清洗 房间整理 纪念品制作等细分功能 零售系统已获100家门店订单[6] - 医疗康复实现部署 专用机器人提供医疗互动 康复中心解决方案在300多家医疗机构落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