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箱分拣忙不停 降本提效谋“转正”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正加快进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制造业车间,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1][2] - 2025年全球预计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将成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 [1] - 富临精工A2-W机器人已实现15公斤重物搬运,3小时完成800多次搬运且0失误 [1] - 优必选、乐聚、开普勒等公司纷纷宣布人形机器人进入制造业车间 [2] 企业动态与订单情况 - 诺力股份计划将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已展示物流机器人准确拣选物料能力 [2] -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 [2] - 优必选科技中标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2] - 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万里扬利用现有设备生产机器人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5]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当前人形机器人单位效率仅为熟练工人的一半 [3] - 需突破智能化、工作稳定性、极端环境作业等关键技术 [3] - 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需经历技术到产品再到应用的摸索过程 [4] - 需解决自主规划行走路线、高温环境连续作业等现实问题 [3] 成本优化路径 - 马斯克预测大规模量产后售价可降至2-2.5万美元 [4] - 本体核心硬件成本占比达69%,其中灵巧手、六维力传感器等存在较大降本空间 [4] - 夏厦精密通过工艺创新将丝杠成本降至千元级 [4][5] - 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现有供应链和客户生态实现协同降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