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全媒+|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新华社·2025-07-25 14:22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中华文化瑰宝 [1] - 中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 [2] - 中国构建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法治框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 中国采取"保护根脉、挖掘价值、科技赋能、以人为本"的实践探索 [2] - 在河南洛阳采取"避开老城建新城"等措施,实现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 [3] - 中央财政2024年下达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63.8亿元,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34.4亿元,非遗保护资金8.26亿元 [6]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殷墟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3] - "数字敦煌"项目让石窟文物"飞"向世界各地 [3] -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保护修复科技含量 [3] 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 - 中国在柬埔寨吴哥窟、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埃及孟图神庙等参与国际遗址修复 [7]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成立考古研究中心,为当地培养考古人才 [8] -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8]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 - 大运河被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长城保护项目获2025年"地球遗产保护奖" [7] - 浙江衢州"立春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遗社区实践中国样本" [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努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