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企业上市热潮 - 近30天内有3家头部国产GPU公司推进上市进程:沐曦集成电路和摩尔线程6月30日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申请[1],瀚博半导体7月18日提交IPO辅导备案[1] - 过去一年共有5家头部企业启动IPO,包括壁仞科技、格兰菲等,估值均超百亿元,其中摩尔线程Pre-IPO轮融资前估值达246.2亿元[2] - 沐曦股份最新投后估值达210.71亿元[3] 行业驱动因素 - 技术突围、政策支持和市场替代三重动力推动国产GPU加速升级[1] - GPU作为AI时代核心基建需长期系统投入,上市融资可助力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吸引人才[5]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推动叠加AI等领域需求激增,上市帮助企业响应战略需求并完善布局[5] 资本与技术联动 - 沐曦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高性能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体现资本支撑技术攻坚逻辑[6] - 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包容度提升,叠加自主可控算力刚性需求拓宽国产GPU企业通道[7] - 上市形成需求牵引资本、资本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技术商业化落地可能性增强[8] 行业竞争格局 - 多家企业集中冲刺上市标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节奏加快[9] - 竞争逻辑从单纯技术比拼转向技术+资本双轨竞争,需构建动态护城河[10] - 可能出现"马太效应",技术根基扎实或场景明确的企业将借助资本放大优势[10] 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部分国产GPU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摩尔线程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国外尖端产品[12] - 与国际头部企业差距集中在技术和生态两方面,需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12] - 长期目标是通过资本赋能实现从"可用"到"好用、泛用"的跨越[13]
GPU独角兽,走向资本台前
北京商报·2025-07-24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