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市场与A股周期板块表现 -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多个工业品价格急速拉升,基建、有色、钢铁、建材等板块在A股市场轮番领涨 [1] - 推动力来自政策端与消息面双重刺激:工信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1] - 私募机构对周期股前景研判分歧加大,商品长期价格趋势存在争议 [1] 大宗商品基本面与价格趋势 - 大宗商品基本面出现明确利好,基建、有色、钢铁、建材板块强势上涨 [1] - 与2016年"去产能"催生的普涨狂潮相比,本轮环境可能"有所不同",短期需求端缺乏共振 [1] - 供给结构差异显著,国内资源类、化工类行业新投放先进产能占比较大,"一刀切"式去产能概率较低 [1] - 部分商品价格已处历史高位,新政对市场影响分化,可能不会像2016年剧烈 [2] - 焦煤、平板玻璃等商品价格较历史高点跌幅达约70%,处于绝对低位水平 [2] 周期板块估值与资金博弈 - A股周期板块近期强势反弹源于供给侧改革预期升温及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3] - 上游资源、新能源、地产等长期冷落领域在"反内卷、优供给及大型水电工程"催化下产生"升温效应" [3] - 周期板块中期表现需回归基本面,如终端供需、库存水平等,分化难以避免 [3] - 资产价格更多体现为"预期和估值修复",真实供需关系扭转尚未发生 [3] 投资策略与结构性机会 - 私募机构普遍聚焦"结构性机会挖掘",看好产能增速较低、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央国企龙头 [3] - 短中期聚焦上游资源品领域,特别是新增供给有限的工业品如铜、铝、战略小金属 [4] - 钢铁与化工行业受大型水电工程利好,值得重点关注 [4] - 投资策略坚持"短期博弈与长期布局结合",行业龙头兼并重组后表现优异,可长期持有 [4] - 部分机构积极右侧交易,在新能源、煤炭、建材等板块建仓股价调整幅度居前品种 [5]
周期投资热情压抑已久私募聚焦结构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2025-07-23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