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 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2020至2023年年均增速6.9% 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2] -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2] - 全国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 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231万人 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 - 按比例就业残疾人数增长超20% 217万城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 教育领域进展 - 全国中职在校残疾学生达7.58万人 普高在校残疾学生达5.98万人[2] - 近3年每年3万多名残疾学生进入大学校园[2] - 大字版教材列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统编教材投入使用[2] - 数学等9个学科配套国家通用手语书籍研制出版[2] 文化体育发展 - 北京冬残奥会实现冬季项目跨越式发展[3] - 全国建立盲人阅览室1659个 无障碍格式版作品持续增加[3] - 开展全国特奥日 残疾人健身周 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品牌活动[3] - 连年举办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 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残疾人开放[3] 法律保障体系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施行 41部国家法律法规增加保障残疾人权益规定[4] - 国家涉及残疾人保护法律法规达到180多部[4] - 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 检察公益诉讼 行政检察典型案例[4] 社会保障水平 -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4]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4] - 截至2025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4] - 实现最低生活保障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应保尽保[4] 无障碍环境建设 - 3000余家相关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5] - 1543个药品参与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5] - 69座城市上线公益无障碍导航功能 启用听障人士呼救小程序和120报警平台[5]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无障碍督导队伍达20608人 其中残疾人9458人[5] 助残设施建设 - 全国已竣工残疾人服务设施4614个 总建设规模1664.8万平方米[6] - 128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设施改造[6]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协议服务机构超1万家[6] - 中国残联承担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中3项二级助残设施任务[6] 科技创新应用 - 智能仿生手 导盲六足机器人等15项典型案例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6] - 确定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 推进助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6] - 与高校 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紧密联系[6] 康复服务模式 - 中途失明者 中途失聪者 脊髓损伤者等5类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全国推广[6] - 各地选定上千家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 培养骨干师资7719名[6] - 服务各类残疾人11.85万名 填补机构康复后居家康复短板[6][7] - 切实解决居家护理 生活自理等现实难题 提升生活质量[7]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平等参与、多维保障、向新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2025-07-22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