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 支持芯片国产化 新能源出海 生物医药突破和AI赋能等行业[1] - 科创板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0% 跑出科技创新中国加速度[1] - 科创板支持和服务科创企业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4] 硬科技创新成果 - 百利天恒新药伦康依隆妥单抗完成治疗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 迪哲医药新药舒沃哲获美国FDA批准[2] - 这些突破印证科创板硬科技实力 体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3] - 中微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 其中80%以上为发明专利 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5]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 是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5] - 科创板研发人员约24万人 占员工总数近30%[5]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 30%科创板公司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 超80%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6]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排名全球第一 124家排名全国第一[6]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6] - 科创板提供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 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认可帮助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6] 新质生产力集群 -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7] - 一批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 面向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7] 制度创新与融资支持 - 科创板承担改革试验田使命 以丰富灵活资本工具赋能科创企业做优做强[8] - 百济神州通过科创板募集资金211亿元 创生物医药企业募资最高纪录[9] - 泽布替尼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 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代表[9]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9] - 科创板股权激励机制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 华兴源创研发人员占比约40%[9] 科技-产业-资本循环 - 迪哲医药完成17.96亿元定增融资 成为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未盈利企业[11] - 科创板超60%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 近30%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11] - 超70%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机制[11] - 科创板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风气 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 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12] - 市研率正成为比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投资指标[13] 深化改革举措 -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两家国产GPU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14] - 禾元生物成为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企业[14]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措施 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14]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14] - 针对性加强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 强化未盈利企业信息披露要求 压实证券公司责任[15]
跑出创新“加速度”——从科创板六年看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进阶
新华社·2025-07-21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