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友谊需要下一代继续传递”——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贵州寻迹飞虎队历史
新华社·2025-07-21 01:40
历史背景与意义 - 贵州黄平旧州机场是二战时期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见证美中合作友谊的活历史 [1] -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二战期间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 - 晴隆二十四道拐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是中美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历史地标,长约4公里,倾角约60度的S形盘山路 [1] 机场建设与功能 - 旧州机场于1939年秋开始勘测设计,分三期建设,1943年第一期完成后立即启用,1945年3月完全竣工 [4] - 初期承担飞机加油、弹药补充和维修任务,后作为芷江机场后卫,飞虎队战机频繁起降,参与湘西会战、衡阳保卫战等战役 [4] - 机场确保"驼峰航线"畅通,航线横跨喜马拉雅山脉等险峻地形,全长500英里,因山峰起伏如骆驼峰背得名 [5] 现代转型与教育合作 - 旧州机场转型为通用航空基地,保留原有跑道遗址,停放中美不同机型飞机,培养飞行后备人才 [5] -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2022年启动"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少年领袖计划",已有近百所中国学校和40多所美国学校参与 [7] - 基金会将组织100名美国学生来贵州,重走飞虎队足迹,开展中美青年对话 [7] 历史遗存与象征 - 机场跑道旁存放两个80多年前用于压平路面的巨型石碾,象征贵州百姓的付出 [7] - 旧州机场正门外2009年落成陈纳德将军铜像,凝视飞机起飞方向,象征美中友谊的延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