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约1.8亿元(180,217千元),2024年收入大幅下降至2259.1万元(22,591千元)[1][2] - 2023年净利润亏损2.06亿元(206,442千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5.57亿元(556,577千元)[1][2] - 2023年毛利为1.795亿元(179,526千元),2024年毛利骤降至277千元[2] - 研发成本2023年为1.44亿元(143,936千元),2024年降至1.2亿元(119,866千元)[2][7] 业务模式与收入来源 - 收入主要来自临床试验材料、研发服务及技术合作的里程碑付款[4] - 2023年和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00%和99.9%[4] - 核心产品BB-1701(HER2靶向ADC)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3] 研发与产品管线 - 研发团队95人,50%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7] - BB-1701研发成本占比:2023年59.3%(8500万元),2024年45%(5400万元)[7] - 拥有4个临床阶段ADC候选药物,采用定点偶联、多特异性靶向等技术平台[3]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 - ADC行业竞争激烈,面临跨国公司和生物技术企业的资源竞争[5][6] - 2023年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6.5%,2024年降至41.3%[6]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3年29.7%降至2024年13.7%[6] 发展战略 - 加速临床阶段ADC开发,增强差异化研发能力[7] - 通过合作拓展技术平台潜力,强化CMC(化学制造与控制)能力[7] - 注重人才吸引与保留以支撑业务扩张[7]
百力司康冲刺港股IPO
中国证券报·2025-07-16 13:34